Search


今天(12月10日)是世界人權日,是1979年美麗島事件(高雄事件)紀念日,也是2018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今天(12月10日)是世界人權日,是1979年美麗島事件(高雄事件)紀念日,也是2018年國民黨出動甲級動員,要干擾「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」年度施政計畫及收支預算案的日子。
 
自由時報這篇報導的首圖很懾人:畫面一方藍委們壓撲過來掀起議事桌,另一方的女子則是堅毅端坐靜靜地承受這一切。這個女子叫做楊翠,是促轉會代理主任委員,她的祖父是日治時期的文學家楊逵,曾以《送報伕》成為台灣第一個在日本文壇闖出名號的作家。二二八事件爆發時,楊逵一度被捕判決死刑,後來好不容易逃過一劫後,又在1949年和文化界友人因起草《和平宣言》要求還政於民,惹惱當時台灣省主席陳誠,換來了12年的牢獄之災。
 
看東廠喊東廠,這就是我們在2018年還要目睹的荒謬。
 
▎新聞連結:http://bit.ly/2Emj3kM
 
話說回來,有些讀者們可能會問說,這件事跟美國國會有什麼關係?
 
當然有的,關係可大了。(請看以下留言補充)
 
台灣的自由化與民主化過程當中,都受到美國的影響很深(當然要說干預也可以)。例如在高雄事件之後,海外台灣人就是透過在美國向行政部門與國會施壓,最後成功地用「軍售案」來逼迫國民黨政府接受條件,要讓政治犯公開受審(也才有後來的美麗島大審)。在陳文成事件後美國國會也曾做出決議以及聽證會,要求正視職業學生「間諜」情事。
 
台灣的民主化從來都不是獨裁者的恩賜,而是許多民主運動前輩在台灣以及在海外努力奔走下換來的成果。然而,從國民黨的作為來看就可以知道,轉型正義這件大工程目前仍是台灣民主化的未竟之業。
 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美國台灣觀測站自2017年成立以來,便持續從海外台美人草根觀點以及國際關係的角度,來推廣、促進國人對台美關係、美中台關係的了解,希望讓更多人能了解、甚至參與美國的政策決策圈。
View all posts